Skip to content

终端应用接口文档

库接口说明

1. 初始化WIoTa

  • 目的
    WIoTa协议栈的初始化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init(void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初始化WIoTa协议栈的资源,比如:线程,内存等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
2. 启动WIoTa

  • 目的
    启动WIoTa协议栈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run(void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启动WIoTa协议栈,进入空闲状态,即UC_STATUS_NULL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
3. 关闭WIoTa

  • 目的
    关闭WIoTa协议栈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exit(void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关闭WIoTa协议栈,回收所有WIoTa协议栈资源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
4. 版本信息和设备地址

4.1 获取WIoTa库版本信息

  • 目的 WIoTa库的版本号、git信息以及编译时间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get_version(unsigned char *wiota_version, unsigned char *git_info, unsigned char *time, unsigned int *cce_version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WIoTa库的版本号、git信息以及编译时间。
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
  • 参数
    wiota_version: wiota 库的版本信息。字符串,最大字符长度16字节。
    git_info:wiota库对应git信息。字符串,最大字符长度36字节。
    time: wiota库编译时间。字符串,最大字符长度36字节。
    cce_version: CCE版本号。无符号int型,长度4字节。

  • 示例

      unsigned char version[16] = {0};
      unsigned char git_info[36] = {0};
      unsigned char time[36] = {0};
      unsigned int cce_version = 0;
      uc_wiota_get_version(version, git_info, time, &cce_version);  
    

4.2 设备地址

  • 目的 查询和修改设置地址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dev_addr(unsigned int dev_addr);    
    void uc_wiota_get_dev_serial(unsigned char* serial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查询和修改设备地址。注意,获取的是设备串号,其中的4字节是设备地址。 目前只支持修改设备地址,不支持修改设备串号。
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
  • 参数
    dev_addr: set入参,4字节无符号数。
    serial:字符串,16字节,获取的是设备串口,其中第5个字节(1开始计数时)开始的连续4字节才是设备地址,可直接强转成4字节无符号数,即转换成设备地址,具体请看示例。

  • 示例

      unsigned int dev_addr = 0xabcd1234;
      unsigned char serial[16] = {0};
      unsigned int* dev_addr_out = (unsigned int*)(&serial[4]);
      uc_wiota_set_dev_addr(dev_addr);  
      uc_wiota_get_dev_serial(serial);
      kt_kprintf("dev addr 0x%x\n", *dev_addr_out);
    

5. 配置系统参数

5.1 获取系统配置

  • 目的
    获取系统配置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get_system_config(sub_system_config_t *config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获取系统配置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  • 结构体
    WIOTA IOTE 2.5以前的版本sub_system_config_t结构如下  
    typedef struct {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ap_max_pow;    // ap最大发射功率,默认21db. 范围 0 - 31 db.
        unsigned char  id_len;        // id长度,取值0,1,2,3代表2,4,6,8字节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pp;            // 固定为1,暂时不提供修改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symbol_length; // 帧配置,取值0,1,2,3代表128,256,512,1024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dlul_ratio;    // 帧配置,下上行比例,取值0,1代表1:1和1:2 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btvalue;       // 和调制信号的滤波器带宽对应,BT越大,信号带宽越大,取值0,1代表BT_1.2和BT_0.3,BT_1.2的数据速率比BT_0.3的高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group_number;  // 帧配置,取值0,1,2,3代表1,2,4,8个上行group数量,在symbol_length为0/1/2/3时,group_number最高限制为3/2/1/0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spectrum_idx;  // 频谱序列号,默认为3,即470-510M(具体见频谱idx表)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old_subsys_v;    // default 0, if set 1, match old version(v2.3_ap8088) subsystem id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bitscb;        // bit scb func, defautl open after v2.3(not include), set 1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reserved[2];   // for 4bytes alain
        unsigned int   systemid;      // 系统id  
        unsigned int   subsystemid;   // 子系统id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freq_list[16]; // 用于自动管理功能
        unsigned int  subsystemid_list[8];     // total 64 byte
      } sub_system_config_t;  
    
    WIOTA IOTE 2.5以及以后的版本主要增加了子系统ID列表删除没有作用的系统ID值sub_system_config_t结构体如下
      typedef struct {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ap_tx_power;    // ap发射功率,默认21db. 范围 0 - 29 db. v2.8修改名字
        unsigned char  id_len;        // id长度,取值0,1,2,3代表2,4,6,8字节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pp;            // 固定为1,暂时不提供修改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symbol_length; // 帧配置,取值0,1,2,3代表128,256,512,1024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dlul_ratio;    // 帧配置,下上行比例,取值0,1代表1:1和1:2 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btvalue;       // 和调制信号的滤波器带宽对应,BT越大,信号带宽越大,取值0,1代表BT_1.2和BT_0.3,BT_1.2的数据速率比BT_0.3的高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group_number;  // 帧配置,取值0,1,2,3代表1,2,4,8个上行group数量,在symbol_length为0/1/2/3时,group_number最高限制为3/2/1/0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spectrum_idx;  // 频谱序列号,默认为3,即470-510M(具体见频谱idx表)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old_subsys_v;    // default 0, if set 1, match old version(v2.3_ap8088) subsystem id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bitscb;        // bit scb func, defautl open after v2.3(not include), set 1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freq_idx;   // 频点,v2.9增加此参数,同时reserved减小1字节
        unsigned char reserved;   // for 4bytes alain
        unsigned int   subsystemid;   // 子系统id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freq_list[16]; // 用于自动管理功能
        unsigned int  subsystemid_list[8];     //子系统id列表,在自动运行功能打开后生效。
      } sub_system_config_t;  
    

参数类型描述 :

  • ap_tx_power:AP发射功率,默认27dbm. 范围 -1 - 29 dbm,v2.8修改名字。
  • id_len:user_id长度,取值0,1,2,3代表2,4,6,8字节,默认四字节,IOTE该变量需要与AP保持一致,现在只支持设置为1,即四字节。
  • pp:固定为1,此值涉及同步灵敏度、传输效率等系统性能,暂时不提供修改。
  • symbol_length:帧配置,取值0,1,2,3代表128,256,512,1024,该值越大,单帧发送并成功接收的成功率会越高,但是相应速率会下降,以及单帧的发送时间会增加。如果接收到的基站信号很好,那就没必要使用512/1024的配置,因为128的配置成功率就很高了,使用512/1024会降低速率又不能提高多少有效的成功率,白白降低了传输速率。
  • dlul_ratio:帧配置,该值代表一帧里面上下行的比例,取值0,1代表1:1和1:2。
  • bt_value:该值和调制信号的滤波器带宽对应,BT越大,信号带宽越大,取值0,1代表BT配置为1.2和BT配置为0.3,bt_value为0时,代表使用的是低阶mcs组,即低码率传输组。bt_value为1时,代表使用的是高mcs组,即高码率传输组。
  • group_number:帧配置,取值0,1,2,3代表一帧里包含1,2,4,8个上行group数量;group_number取值为0时,显然dlul_ratio不能为1;为了保证帧长不会过长,在symbol_length为0/1/2/3时,group_number最高限制分别为3/2/1/0。
  • spectrum_idx:频谱序列号,默认为3,即470-510M(具体见下图)。
  • old_subsys_v:默认为0,如果v2.4版本(包含)的终端与v2.3(包含)之前版本的AP通信,需要将该值设置为1。
  • bitscb:bit加扰功能,默认为1,如果v2.4版本(包含)的终端与v2.3(包含)之前版本的AP通信,需要将该值设置为0。
  • freq_idx:频点,详见频点配置接口。
  • system_id:系统id,预留值,必须设置,但是不起作用。sync_V2.5以及以后的版本不存在此字段。
  • subsystem_id:子系统id(子系统的识别码,终端IOTE如果要连接该子系统(AP),需要将config配置里的子系统ID参数配置成该ID)。
  • freq_list:用于自动管理功能。
  • subsystemid_list: 子系统ID列表,在自动运行打开后,会配合频点列表扫频连接试用。在2.5以及以后的版本才有此字段。
  • na:28个字节预留位。2.5以及以后的版本不存在此字段。
频谱idx 低频MHz 高频MHz 中心频率MHz 带宽MHz 频点step MHz 频点idx 频点个数
0(other1) 223 235 229 12 0.2 0~60 61
1(other2) 430 432 431 2 0.2 0~10 11
2(EU433) 433.05 434.79 433.92 1.74 0.2 0~8 9
3(CN470-510) 470 510 490 40 0.2 0~200 201
4(CN779-787) 779 787 783 8 0.2 0~40 41
5(other3) 840 845 842.5 5 0.2 0~25 26
6(EU863-870) 863 870 866.5 7 0.2 0~35 36
7(US902-928) 902 928 915 26 0.2 0~130 131
  • 注意
    (1) 子系统配置表需要与ap一样才能同步。
    (2) 暂不支持BT_1.2,即btvalue=0。

5.2 设置系统配置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系统配置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system_config(sub_system_config_t *config);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系统配置时,注意参数个数,强烈建议先获取系统配置,再更改相关参数,最后设置系统配置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子系统配置结构表。
  • 结构体
    同前一个接口。
  • 注意
    终端的系统配置需要跟AP的系统配置保持一致才能与AP同步。
    如果需要在启动之后修改子系统ID,则需要先disconnect,再配置subsystemid,再重新connect。

6. 功率设置

6.1 设置当前功率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固定功率或者自动功率(自动/手动切换)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cur_power(signed char power); 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功率值,如果功率值为正常范围值,则设置成该功率,如果超出范围,则设置为对应的最大或最小功率,并且关闭自动功率模式。
    如果功率值为107,则代表恢复自动功率模式 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power,范围-16 ~ 21dbm。 (V2.7版本更新为 -18 ~ 22 dbm)
  • 注意
    无。

6.2 设置最大功率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最大功率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max_power(signed char power); 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最大功率值,在自动功率模式情况下会用到最大功率值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输入power,范围-16 ~ 21dbm。 (V2.7版本更新为 -18 ~ 22 dbm)
  • 注意
    无。

7. 频点相关

7.1 设置频点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频点,iote和ap需要设置相同频点才能同步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freq_info(u8_t freq_idx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频点,目前的频点范围470M-510M,每200K一个频点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频点idx,范围0~200,代表频点(470+0.2*idx)。
  • 注意
    在初始化系统之后,系统启动之前调用,否则无法生效。
    如果需要在启动之后修改频点,则需要先disconnect,再配置频点,再重新connect。

7.2 查询频点

  • 目的
    获取频点idx。
  • 语法
    unsigned char uc_wiota_get_freq_info(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查询频点,目前频点范围470M-510M,每200K一个频点。
  • 返回值
    频点idx,范围0~200,代表频点(470+0.2*idx) 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  • 注意
    无。

7.3 扫频

  • 目的
    扫频,获取可接入频点的RSSI和SNR(本小节末尾有详细介绍),用于判断接入哪个频点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can_freq(unsigned char* data, unsigned short len, unsigned char mode, unsigned int timeout, uc_recv callback, uc_recv_back_p recv_result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发送扫频频点数据,等待返回结果,提供两种模式。
    如果回调函数不为NULL,则非阻塞模式,扫频结束或者超时后会调用callback返回结果。
    如果回调函数为NULL,则为阻塞模式,扫频结束或者超时该函数才会返回结果。
  • 返回值
    recv_result。
  • 结构体

      typedef struct {  
        u8_t    result;  //如果这个类型为超时,则data数据无意义
        u8_t    type;  // UC_RECV_DATA_TYPE  
        u16_t   data_len;  
        u8_t*   data;  //是uc_freq_scan_result_t这个结构体数组的头指针,本小节后边有介绍
      }uc_recv_back_t,*uc_recv_back_p;  
    
      typedef enum {  
        UC_OP_SUCC = 0,  //上一个结构体result这个参数类型
        UC_OP_TIMEOUT,  
        UC_OP_FAIL,  
      }UC_OP_RESULT;  
    
      typedef enum {  
        UC_RECV_MSG = 0,   
        UC_RECV_BC,   
        UC_RECV_OTA,   
        UC_RECV_SCAN_RESULT,  // 第一个结构体中的type这个参数类型
        UC_RECV_SYNC_LOST,  
      }UC_RECV_DATA_TYPE;  
    
      typedef void (*uc_recv)(uc_recv_back_p recv_data);  
    

  • 参数
    data:需要传输的数据的头指针,在收到返回结果之前不能释放,mode为0时,数据内容为uc_freq_scan_req_t的结构体数组,mode为1时,数据内容为uc_freq_scan_req_dyn_t的结构体数组。
    len:数据长度,如果len为0并且data为空,则代表需要全频带扫频,此刻的timeout建议设置为60000ms。
    mode:扫频模式,模式0,使用已配置的子系统id,统一扫频,模式1,需要填写频点数相同个数的子系统id,一一对应。
    callback:回调函数,非阻塞时处理返回结果。
    timeout:超时时间,单位ms。

  • 结构体

    typedef struct {  
      unsigned char  freq_idx;  
    }uc_freq_scan_req_t,*uc_freq_scan_req_p;  

    typedef struct {  
      unsigned int   sub_sys_id;
      unsigned char  freq_idx;  
      unsigned char  reserved0;
      unsigned short reserved1;
    }uc_freq_scan_req_dyn_t,*uc_freq_scan_req_dyn_p;  

    typedef struct {    
      unsigned char  freq_idx;     
      signed char    snr;  
      signed char    rssi;  
      unsigned char  is_synced;  
      unsigned int   sub_sys_id;  // v2.5 add
    }uc_freq_scan_result_t,*uc_freq_scan_result_p;  
  • 参数介绍

    • freq_idx:频点。
    • snr:该频点的信噪比。
    • rssi:该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。
    • is_synced:表示该频点是否能同步上,能同步上该值为1,不能同步上该值为0。
  • 注意
    需要先初始化协议栈,并且配置系统参数,特别是其中的频带信息,再启动协议栈后才能扫频操作,每次扫频只能扫一个频带的频点。
    API的使用可以参考AT扫频接口。

8. 用户ID相关

8.1 设置用户id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用户id。
  • 语法
    int uc_wiota_set_userid(unsigned int* id, unsigned char id_len);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用户id,此id为终端唯一标识。
  • 返回值
    0:正常。
    1:参数异常。
  • 参数
    id: 用户id的地址指针。 例:
    unsigned int uid_list[1] = {0x12345678};
    uc_wiota_set_userid(uid_list,4);
    
    id_len: id长度,取值范围1~4字节。
  • 注意
    目前支持最大4字节长度的user id。请勿使用0值。
    如果需要在启动之后修改用户ID,则需要先disconnect,再配置userid,再重新connect。

8.2 获取用户id

  • 目的
    获取用户id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get_userid(unsigned int* id, unsigned char* id_len);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获取用户id,此id为终端唯一标识。
  • 返回值
    id: user_id
    id_len: id长度,取值2,4,6,8字节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  • 注意
    目前只支持4字节长度的user id。

8.3 获取模组ID

  • 目的
    获取芯片中不可擦除部分的模组ID,每颗芯片的ID全球唯一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get_module_id(unsigned char *module_id);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获取模组ID的字符串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模组ID,以出参形式返回。
  • 参数
    module_id: 模组ID长度为18个字符,第19个字符为'\0',作为字符串的固定结束符。
    模组ID的规则请联系FAE获取相应文档。
  • 举例
unsigned char module_id[19] = {0};  
uc_wiota_get_module_id(module_id);  
rt_kprintf("module id %s\n", module_id);  

9. 同步及WIoTa状态

9.1 连接同步ap

  • 目的
    iote同步到ap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connect(void);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同步到ap的同步帧结构后,WIoTa协议栈处于进入同步状态,即UC_STATUS_SYNC,此时可发起随机接入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  • 注意
    在WIoTa启动之后调用。

9.2 快速连接同步ap

  • 目的
    在被sync paging信号唤醒后,iote快速同步到ap。 v2.7版本更新接口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connect_quick(void); 
    // v2.8更新接口如下:
    void uc_wiota_connect_quick(u16_t is_force_active);
    
  • 描述
    在WIoTa启动之后,当判断paging唤醒原因为sync paging信号唤醒时,可调用该接口进行快速同步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is_force_active:v2.8新增参数,是否在同步上后强制自动进入连接态。 0,不需要,1,自动进入连接态。
  • 注意
    在WIoTa启动之后调用,需要判断唤醒原因为sync paging信号唤醒才能使用。

9.3 断开与ap的同步

  • 目的
    断开同步状态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disconnect(void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断开与AP的同步连接态,回到NULL状态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
9.4 暂停与ap的同步

  • 目的
    暂停同步状态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uspend_connect(void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暂停与AP的同步连接,用于读写flash时不与底层冲突。不建议用在其他情况下!暂停时间在2~3帧长,不建议太长!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
9.5 恢复与ap的同步

  • 目的
    恢复同步状态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recover_connect(void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在暂停同步之后,恢复与AP的连接状态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
9.6 查询WIoTa当前状态

  • 目的
    查询WIoTa协议栈的状态,为下一步操作做准备。
  • 语法
    UC_WIOTA_STATUS uc_wiota_get_state(void); 
    
  • 描述
    查询wiota当前状态。
  • 返回值
    状态枚举值。

    typedef enum {  
        UC_STATUS_NULL = 0,  
        UC_STATUS_SYNC,  
        UC_STATUS_SYNC_LOST,  
        UC_STATUS_SLEEP,  
        UC_STATUS_ERROR,   
    }UC_WITOA_STATUS;    
    
    UC_STATUS_NULL:初始化或者关闭协议栈后,处于该状态。
    UC_STATUS_SYNC:同步成功后,处于该状态。
    UC_STATUS_SYNC_LOST:同步失败后,或者在SYNC状态时出现异常失步之后,处于该状态。
    UC_STATUS_SLEEP:协议栈休眠时,处于SLEEP状态,该状态暂未支持。
    UC_STATUS_ERROR:其他状态。
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
9.7 获取无线信道状态

  • 目的
    获取信道参数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get_radio_info(radio_info_t *radio);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系统配置。
  • 出参
    无线信道参数表:
    rssi: 信号强度,范围0~150,实际表示0 ~ -150dbm。
    ber: 误码率,暂不支持。
    snr: 信噪比,范围 -25dB ~ 30dB。
    cur_pow: 当前发射功率,范围 -16~21dBm。 (V2.7版本更新为 -18 ~ 22 dbm)
    min_pow: 最小发射功率,范围 -16~21dBm。 (V2.7版本更新为 -18 ~ 22 dbm)
    max_pow: 最大发射功率,范围 -16~21dBm。 (V2.7版本更新为 -18 ~ 22 dbm)
    cur_mcs: 当前数据发送速率级别,范围 0~7,越大速率越高。
    max_mcs: 截止目前最大数据发送速率级别,范围 0~7。
    frac_offset: 基带同步频偏,仅供参考,可判断此时同步是否正常,-1500 ~ 1500都属于正常。

  • 结构体

      typedef struct {  
        unsigned char   rssi;  // absolute value, 0~150 means 0 ~ -150
        unsigned char   ber;  
        signed char     snr;    
        signed char     cur_pow;
        signed char     min_pow;
        signed char     max_pow;
        unsigned char   cur_mcs;
        unsigned char   max_mcs;
        signed int      frac_offset;
      }radio_info_t;  
    

  • 注意
    无。

9.8 获取当前帧号

  • 目的
    获取当前帧号,可与其他终端协调工作。v2.8新增接口
  • 语法
    u32_t uc_wiota_get_frame_num(void);  
    u8_t uc_wiota_get_is_frame_valid(void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查询当前帧号,查询当前帧号是否有效,有效的意思是指收到AP的帧号广播后,会更新为AP的有效帧号。
  • 返回值
    当前帧号,当前帧号是否有效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
10. 频偏及dcxo

10.1 设置DCXO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频偏,无源晶体才需要设置dcxo。
    获取频偏值,v2.8新增接口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dcxo(unsigned int dcxo);   
    unsigned int uc_wiota_get_dcxo(void);  // v2.8新增接口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每块芯片的频偏不同,在协议栈启动之前需要单独配置,测试模式使用,之后量产时会测好后固定写在系统静态变量中,不需要应用管理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dcxo:频偏。 dcxo_index 范围为0~63(十进制),dcxo = (dcxo_index << 12); 典型值为 0x20000(16进制),即dcxo_index为32
  • 注意
    在协议栈初始化之后,启动之前调用,否则无法生效。

10.2 设置有源晶体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有源晶体,查询有源晶体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is_osc(unsigned char is_osc);   
    unsigned char uc_wiota_get_is_osc(void); 
    
  • 描述
    硬件如果是有源晶体,需要设置为有源晶体。此项设置与DCXO设置互斥,如果设置了有源晶体,就不能再设置DCXO。第二个函数获取第一个函数设置下去的值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is_osc:是否有源晶体。0: 设置非有源晶体, 1: 设置有源晶体。如果设置大于1,内部也处理成有源晶体。

10.3 设置外部32K晶振模式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外部32K晶振。模组硬件如果有外部32K晶振,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外部32K晶振模式.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outer_32K(unsigned char is_open); 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msp; 模组硬件如果有外部32K晶振,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外部32K晶振模式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is_open:是否使用外部32K晶振,默认为0时,使用的是内部32K晶振。
  • 注意
    可在系统启动后配置,与协议栈运行与否无关。

10.4 获取校准参数

  • 目的
    获取校准参数。 v2.8新增接口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get_adjust_result(u8_t mode, s8_t* temp, u8_t* dir, u32_t* offset); 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msp; 获取校准参数。
  • 返回值
    temp:温度校准偏移
    dir:校准偏移方向,1:正,2:负
    offset:校准偏移量
  • 参数
    mode:0,dcxo晶体,1,tcxo晶体。

11. 连接态时间

11.1 设置终端连接态时间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终端接入后连接态保持的时间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active_time(unsigned int active_s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终端在接入后,即进入连接态,当无数据发送或者接收时,会保持一段时间的连接态状态,在此期间ap和终端双方如果有数据需要发送则不需要再进行接入操作,一旦传输数据就会重置连接时间,而在时间到期后,终端自动退出连接态,ap同时删除该终端连接态信息。正常流程是终端接入后发完上行数据,ap再开始发送下行数据,显然,这段时间不能太短,否则会底层自动丢掉终端的信息,导致下行无法发送成功。系统配置中symbol_length为0/1/2/3时默认连接时间是(2/3/4/8)*(下行group数)秒,也就是说ap侧应用层在收到终端接入后,在该时间内下发下行数据,不需要再走寻呼流程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active_s:连接态时间,单位秒。
  • 注意
    需要跟AP侧同步设置,否则终端状态会不同步。 默认设置已经匹配。

11.2 获取终端连接态时间

  • 目的
    获取终端接入后保持连接态的时间。
  • 语法
    unsigned int uc_wiota_get_active_time(void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同上。
  • 返回值
    active_s,单位秒。
  • 参数
    无。
  • 注意
    无。

12. 低功耗相关

12.1 开关gating省电模式

  • 目的
    开关gating省电模式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is_gating(unsigned char is_gating, unsigned char is_phy_gating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gating开关标志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is_gating:0,关闭gating功能;1,打开gating功能。
    is_phy_gating:0,关闭物理层gating功能;1,打开物理层gating功能。
  • 注意
    该功能在协议栈开启时才有效,需初始化协议栈之后再打开该功能,关闭协议栈则自动关闭gating功能。

12.2 设置中断唤醒源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gating省电模式下的中断唤醒源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gating_event(unsigned char action, unsigned char event_id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唤醒源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action:0,清除该event_id唤醒源;1,设置该event_id唤醒源。
    event_id:对应于中断向量表,将某一个中断作为唤醒源,参考代码interrupt_handle.c。
  • 注意
    (1) 该接口在协议栈开启时才有效,需初始化协议栈之后再设置。
    (2) 不支持修改和配置event_id为0/1/23/24/29的唤醒源,分别为RTC/CCE/UART0/UART1/SYSTIMER。

12.3 设置闹钟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闹钟定时,定时触发RTC中断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alarm_time(unsigned int sec);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闹钟定时,例如定时20秒后,会触发RTC中断,在sleep之前设置,可在sleep之后唤醒系统。
  • 返回值
  • 参数
    sec:定时时间,秒
  • 注意

12.4 进入sleep模式

  • 目的
    进入sleep模式

  • 语法

void uc_wiota_sleep_enter(unsigned char is_need_ex_wk, unsigned char is_need_32k_div); 
  • 描述
    系统进入sleep
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
  • 参数
    is_need_ex_wk:0,不需要外部唤醒源;1,需要外部唤醒源。 外部唤醒源一般是指串口,当前硬件,串口悬空是不定态,必须关闭外部唤醒源,即is_need_ex_wk设为0,否则可能无法真正进入sleep
    is_need_32k_div:0,不需要降低32K时钟频率;1,需要降低32K时钟频率,可降低sleep时0.3uA左右的电流。
    降低32K时钟频率会导致32K定时不准。

  • 注意
    不需要关闭协议栈再sleep,可以直接sleep

12.5 paging接收检测

  • 目的
    进入paging接收检测模式,降低终端功耗。

  • 语法

    void uc_wiota_set_paging_rx_cfg(uc_lpm_rx_cfg_t *config);  
    void uc_wiota_get_paging_rx_cfg(uc_lpm_rx_cfg_t *config);
    void uc_wiota_paging_rx_enter(unsigned char is_need_32k_div);  
    void uc_wiota_get_awaken_id_limit(unsigned char symbol_length);
    

v2.7版本更新,增加最大次数后强制醒来配置:

void uc_wiota_paging_rx_enter(unsigned char is_need_32k_div, unsigned int timeout_max);  

v3.0版本更新,增加set cfg的返回值,判断是否设置成功:

unsigned char uc_wiota_set_paging_rx_cfg(uc_lpm_rx_cfg_t *config);

  • 描述
    进入超低功耗检测模式。
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
  • 参数
    config:配置结构体指针
    is_need_32k_div:0,不需要降低32K时钟频率;1,需要降低32K时钟频率。 降低32K时钟频率会导致32K定时不准。 timeout_max:如果在检测最大次数后仍未检测到信号,也强制醒来,防止时偏过大醒不过来的情况,如果配置为0,则不会强制醒来。(v2.9版本更新)
    symbol_length:取值0,1,2,3代表128,256,512,1024
    threshold:检测门限,3~15,默认值10。增大该值,漏检率增大,虚警率减小。(虚警率即对噪声的敏感程度,漏检率即对唤醒信号的敏感程度)
    awaken_id:唤醒ID,根据symbol length不同,最大值不同,当symbol length为[0,1,2,3]时,唤醒ID最大值限制分别为[41,82,168,339](可等于,最小值为0,实际可能变化,以代码接口为准),可根据接口获取。
    detect_period:接收端检测周期(单位ms,最大值44000),每隔该时间,基带会自动单独起来检测一次信号,如果检测到信号,则唤醒整个系统,如果没有则继续sleep,该时间越长,整体功耗越低,相应的发送端想要唤醒接收端时则需要发送更长的时间。
    extra_flag:物理层检测到唤醒信号后,自动继续休眠的功能flag配置,设为1则开启该功能。 extra_period:物理层检测到唤醒信号后,自动继续休眠的时长配置,单位ms,如果extra_period 小于等于 (detect_period + 10)ms,则继续休眠 detect_period 时长,否则继续休眠 extra_period 时长。(PS: v2.7及之前版本,extra_period均不能小于等于 (detect_period + 10)ms,v2.8版本已修复)
    awaken_id_another:第二个唤醒id,范围与第一个一样,不建议两个awaken id相同,当period_multiple不为0时才有效。(v2.9版本新增) period_multiple:第二个唤醒id的检测周期只能是第一个唤醒id的检测周期的倍数,该参数即为倍数,当倍数为0时,表示不检测第二个唤醒id,当倍数为1时,周期与第一个唤醒id相同,以此类推,注意,换算之后的周期,仍然有44秒的限制。(v2.9版本新增)

  • 结构体

typedef struct {  
    unsigned char   freq;  // 频点  
    unsigned char   spectrum_idx;  // 频带  
    unsigned char   bandwidth; // 带宽
    unsigned char   symbol_length; 
    unsigned char   lpm_nlen;   // 检测头配置,1,2,3,4,默认值4
    unsigned char   lpm_utimes; // 检测头配置,1,2,3,默认值2
    unsigned char   threshold;  // 3~15, 默认值10
    unsigned char   extra_flag;  // v2.5更新参数,defalut 0, if set 1, last period will use extra_period, then wake up  
    unsigned short  awaken_id;  // 指示需要唤醒的ID
    unsigned short  reserved;   // 4字节对齐预留位
    unsigned int    detect_period;  // 接收端检测周期
    unsigned int    extra_period; // v2.5新增参数,ms, extra new period before wake up  
    unsigned char reserved1; // v2.9新增
    unsigned char period_multiple;    // v2.9新增,the multiples of detect_period using awaken_id_ano, if 0, no need
    unsigned short awaken_id_another; // v2.9新增,another awaken_id
  }uc_lpm_rx_cfg_t;  
  • 注意
    (1) 初始化协议栈之后,如果不设置,则为内部缺省值。
    (2) 与系统配置类似,如果不想改变默认值,则先get,再修改,最后set。
    (3) 进入paging rx模式前,也可以设置闹钟进行定时唤醒,与进sleep前配置类似,但是不建议用此方法,目前可能会出现异常,建议配置最大检测次数来定时强制唤醒。
    (4) paging rx模式下不能打开外部唤醒寄存器,只能通过拉低spi cs引脚来强制唤醒。

12.6 获取被唤醒原因

v2.6版本新增接口。

  • 目的
    获取唤醒前状态和唤醒原因。

  • 语法

unsigned char uc_wiota_get_awakened_cause(unsigned char *is_cs_awakened); // UC_AWAKENED_CAUSE  
  • 描述
    获取唤醒前状态和唤醒原因。
    在系统启动后,main函数里可调用该接口,获取当前系统启动是从什么情况下启动的,可能是之前还在paging或者在sleep,或者是硬件复位,watchdog复位,或者spi cs拉低复位,特别的,如果是spi cs拉低复位,还有is_cs_awakened标志位。
    该接口无法判断出在paging下是被rtc时钟唤醒,还是被paging tx信号唤醒,统一为AWAKENED_CAUSE_PAGING。
    同样,该接口无法判断出在sleep下是被rtc时钟唤醒,还是被外部唤醒源唤醒,统一为AWAKENED_CAUSE_SLEEP。

  • 返回值

typedef enum
{
    AWAKENED_CAUSE_HARD_RESET = 0,      // also watchdog reset, spi cs reset
    AWAKENED_CAUSE_SLEEP = 1,
    AWAKENED_CAUSE_PAGING = 2,
    AWAKENED_CAUSE_GATING = 3,          // no need care
    AWAKENED_CAUSE_FORCED_INTERNAL = 4, // not use
    AWAKENED_CAUSE_OTHERS,
} UC_AWAKENED_CAUSE;
  • 参数
    is_cs_awakened:出参(返回值), 是否被spi cs唤醒。

  • 注意 与sleep不同的是,在paging下无法使用外部唤醒源唤醒,只能使用spi cs拉低的方式唤醒。

12.7 获取paging唤醒原因

v2.7版本新增接口。

  • 目的
    当使用接口uc_wiota_get_awakened_cause获取原因为AWAKENED_CAUSE_PAGING时,可使用本接口进一步获取paging的唤醒原因。

  • 语法

unsigned char uc_wiota_get_paging_awaken_cause(void); // UC_LPM_PAGING_WAKEN_CAUSE_E  

v2.8版本接口中新增返回值如下:

unsigned char uc_wiota_get_paging_awaken_cause(unsigned int* detected_times); // UC_LPM_PAGING_WAKEN_CAUSE_E  

v2.9版本接口中新增返回值如下:

unsigned char uc_wiota_get_paging_awaken_cause(unsigned int* detected_times, unsigned char *detect_idx); // UC_LPM_PAGING_WAKEN_CAUSE_E  
  • 描述
    获取paging的唤醒原因。
    在系统启动后,当使用接口uc_wiota_get_awakened_cause获取原因为AWAKENED_CAUSE_PAGING时,可使用本接口进一步获取paging的唤醒原因,
    如果为PAGING_WAKEN_CAUSE_NULL:则表示系统之前在paging下,可能是rtc或者spi cs唤醒;
    如果为PAGING_WAKEN_CAUSE_PAGING_TIMEOUT,则表示系统之前在paging下,并且没有检测到信号,在达到最大次数后被基带强制唤醒;
    如果为PAGING_WAKEN_CAUSE_PAGING_SIGNAL,则表示系统之前在paging下,并且基带检测到唤醒信号后唤醒系统。
    其他唤醒类型暂未使用。

  • 返回值

typedef enum
{
      PAGING_WAKEN_CAUSE_NULL = 0,            // not from paging  
      PAGING_WAKEN_CAUSE_PAGING_TIMEOUT = 1,  // from lpm timeout  
      PAGING_WAKEN_CAUSE_PAGING_SIGNAL = 2,   // from lpm signal  
      PAGING_WAKEN_CAUSE_SYNC_PG_TIMEOUT = 3, // from sync paging timeout  
      PAGING_WAKEN_CAUSE_SYNC_PG_SIGNAL = 4,  // from sync paging signal  
      PAGING_WAKEN_CAUSE_SYNC_PG_TIMING = 5,  // from sync paging timing set   
      PAGING_WAKEN_CAUSE_MAX,  
} UC_LPM_PAGING_WAKEN_CAUSE_E;
  • 参数
    detected_times:v2.8版本新增返回参数,用于获取当前被唤醒时的检测次数。
    detect_idx:v2.9版本新增返回参数,用于获取当前被唤醒时的唤醒id的idx,0或者1,表示第一个或者第二个唤醒id。

  • 注意 无

12.8 sync paging接收检测

v2.8版本新增接口。

  • 目的
    进入sync paging接收检测模式,降低终端功耗。该模式精度要求较高,需要使用接口uc_wiota_set_outer_32K配置外部32K晶振模式。

  • 语法

    void uc_wiota_sync_paging_enter(u8_t mode, u32_t period, u32_t times, u32_t timeout_max);
    

  • 描述
    模式0时,times和timeout_max有效,举例times为9,timeout_max为100,则每次间隔(9+1)*frame_len时长,基带醒来检测一次; 当基带第100次醒来后,会强制唤醒系统,此时通过uc_wiota_get_paging_awaken_cause获取到的原因为PAGING_WAKEN_CAUSE_SYNC_PG_TIMEOUT;
    如果在第15次基带检测到信号并唤醒系统,则获取到原因为PAGING_WAKEN_CAUSE_SYNC_PG_SIGNAL;
    模式1时,period和timeout_max有效,每隔period时长,基带会起来计数并立即再次休眠,当计数达到timeout_max时,会强制唤醒系统,此时获取到paging原因为PAGING_WAKEN_CAUSE_SYNC_PG_TIMING。
    模式1与进入sleep并且使用rtc唤醒的情况类似,但是定时比rtc更加精准,也能明确知道唤醒原因。timeout_max次数一般设为1,timeout_max越大,误差越大。
    模式2与模式0类似,区别在于,模式0会先发一个上行控制包给网关,告诉网关马上要睡的帧号,确认发送成功后再真正进入休眠,此时网关可以根据休眠间隔和进入休眠的帧号,精确计算出之后需要在具体哪一帧发送唤醒信号;而模式2,终端会直接在下一帧进入休眠,如果检测间隔是N帧,则网关如果需要唤醒该终端,则必须在连续N+1帧都发送唤醒信号。
    v2.9版本将原来的模式0换成了模式2,同时改变了现在模式0的含义,需要网关使用对应的v2.9版本。
    sync paging和paging超低功耗唤醒模式的区别,如下图所示:
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
  • 参数
    mode:唤醒模式,如果为0或2,则为正常sync paging模式,如果为1,则直接进入sleep。
    period:检测周期,单位为微妙(us),最大值为44秒,最小值20ms,如果设为0,则为当前帧长。mode为0时该值无效,内部默认为帧长。
    times:mode为0时的检测间隔次数,如果设为0,则代表每隔1帧长基带醒来检测一次。mode为1时该值无效。 timeout_max:最大检测次数,到达最大检测次数,不管有没有检测到信号,都会强制唤醒系统。

  • 结构体

  • 注意
    (1) 初始化协议栈之后,如果不设置,则为内部缺省值。
    (2) 进入sync paging前,也可以设置闹钟进行定时唤醒,与进sleep前配置类似,但是不建议用此方法,目前可能会出现异常,建议配置最大检测次数来定时强制唤醒。
    (3) 模式0时,(times+1)*frame_len 不能大于44秒!
    (4) 需要使用uc_wiota_set_outer_32K配置外部32K晶振。
    (5) 不能打开外部唤醒寄存器,只能通过拉低spi cs引脚来强制唤醒。

12.9 设置外部唤醒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外部唤醒。 v2.8新增接口。

  • 语法

void uc_wiota_set_is_ex_wk(boolean is_need_ex_wk);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外部唤醒。
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
  • 参数
    is_need_ex_wk:0,不需要外部唤醒源;1,需要外部唤醒源。 外部唤醒源一般是指串口,当前硬件,串口悬空是不定态,必须关闭外部唤醒源,即is_need_ex_wk设为0,否则可能无法真正进入sleep

  • 注意

12.10 设置降压模式

  • 目的
    降压模式设置

  • 语法

void uc_wiota_set_vol_mode(unsigned char vol_mode);
  • 描述
    设置是否降压。
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
  • 参数
    div_mode:0,默认电压(1.82v);1,降压(1.56v)。

typedef enum {
  VOL_MODE_CLOSE = 0,  // 1.82v
  VOL_MODE_OPEN = 1,   // 1.56v
  VOL_MODE_TEMP_MAX,
} uc_vol_mode_e;
  • 注意
    该接口在不启动协议栈时使用。

12.11 设置降频

  • 目的
    降频分频比设置

  • 语法

void uc_wiota_set_freq_div(unsigned char div_mode);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降频分频比
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
  • 参数

typedef enum {  
  FREQ_DIV_MODE_1 = 0,  // default: 96M
  FREQ_DIV_MODE_2 = 1,  // 48M
  FREQ_DIV_MODE_4 = 2,  // 24M
  FREQ_DIV_MODE_6 = 3,  // 16M
  FREQ_DIV_MODE_8 = 4,  // 12M
  FREQ_DIV_MODE_10 = 5, // 9.6M
  FREQ_DIV_MODE_12 = 6, // 8M
  FREQ_DIV_MODE_14 = 7, // 48/7 M
  FREQ_DIV_MODE_16 = 8, // 6M
  FREQ_DIV_MODE_MAX,
} uc_freq_div_mode_e;
  • 注意
    该接口在不启动协议栈时使用,降频后系统运行速率会变慢。

12.12 paging发送唤醒

V3.1版本新增接口,V3.0版本以及之前暂不支持。

  • 目的
    唤醒处于paging检测模式下的AP。
    只能在IDLE态发送唤醒信号,即未connect或者diconnect之后。

  • 语法

void uc_wiota_paging_tx_start(void);  
unsigned char uc_wiota_set_paging_tx_cfg(uc_lpm_tx_cfg_t *config);  
void uc_wiota_get_paging_tx_cfg(uc_lpm_tx_cfg_t *config);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并发送唤醒信号。

  • 返回值
    tx配置是否成功返回值。

  • 参数
    config:配置结构体指针
    freq:频点
    spectrum_idx: 频谱idx,与系统配置相同
    symbol_length:取值0,1,2,3代表128,256,512,1024
    awaken_id:唤醒ID,根据symbol length不同,最大值不同,最大值限制为[41,82,168,339](可等于,最小值为0,实际可能变化,以代码接口为准),可根据接口获取
    send_time:最小值为接收端检测周期(单位ms),如果小于周期,可能无法唤醒 bandwidth:暂时只支持200K带宽,即数值1

  • 结构体
typedef struct
{
  unsigned char freq;
  unsigned char spectrum_idx;
  unsigned char bandwidth;
  unsigned char symbol_length;
  unsigned short awaken_id; // indicate which id should send
  unsigned short reserved;
  unsigned int send_time; // ms, at least rx detect period
} uc_lpm_tx_cfg_t, *uc_lpm_tx_cfg_p;
  • 注意
    (1) 初始化协议栈之后,如果不设置,则为内部缺省值。
    (2) 与系统配置类似,如果不想改变默认值,则先get,再修改,最后set。

13. 数据收发

13.1 设置数据传输速率

  • 目的
    根据应用需求设置数据传输速率。
  • 语法

    void uc_wiota_set_data_rate(unsigned char rate_mode, unsigned short rate_value);  
    
    V3.0版本新增功能。
    typedef struct
    { 
      unsigned short data_len;
      unsigned char is_right; // for recv data, not use now
      unsigned char reserved;
      unsigned char *data;
    } uc_subf_data_t, *uc_subf_data_p;    
    
    unsigned char uc_wiota_add_subframe_data(uc_subf_data_p subf_data);  
    unsigned int uc_wiota_get_subframe_data_num(void);  
    void uc_wiota_set_subframe_data_limit(unsigned int num_limit);  
    

  • 描述
    设置最大速率模式和级别,三种模式,与枚举UC_DATA_RATE_MODE里对应。
    (1) 第一种基本模式UC_RATE_NORMAL,是基本速率设置,有9档mcs速率级别(包括自动mcs),详见UC_MCS_LEVEL,默认为自动mcs,设置非自动mcs时同时关闭自动速率匹配功能。
    (2) 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,在系统配置中dlul_ratio为1:2时,才能打开第二种模式UC_RATE_MID,打开该模式能够提高该帧结构情况下两倍速率,默认第二种模式开启状态。
    (3) 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,打开第三种模式UC_RATE_HIGH,能够提升(SUBFRAME_NUM_IN_GOUP*(1 << group_number))倍单终端的速率,但是会影响网络中其他终端的上行,建议在大数据量快速传输需求时使用。
    (4) 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,打开子帧发送模式,会在子帧队列中有数据时,并且没有正常上行数据时,发送子帧数据,子帧模式为1时,每帧发送1个子帧数据,子帧模式为2时,并且在系统配置中dlul_ratio为1:2时,每帧发送2个子帧数据。(V3.0版本新增功能)

备注:group_number为系统配置中的参数。
备注:上述(3)中的SUBFRAME_NUM_IN_GOUP为8
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rate_mode:枚举UC_DATA_RATE_MODE。
    rate_value: 当rate_mode为UC_RATE_NORMAL时,rate_value为枚举UC_MCS_LEVEL。
    当rate_mode为UC_RATE_MID时,rate_value为0或1,表示关闭或打开。
    当rate_mode为UC_RATE_HIGH时,rate_value为0,表示关闭,rate_value为其他值,表示当实际发送数据量(byte)大于等于该值时才会真正开启该模式,常用建议设置rate_value为100。
    typedef enum {  
      UC_RATE_NORMAL = 0,   
      UC_RATE_MID,   
      UC_RATE_HIGH,   
      UC_RATE_SUBFRAME, // subframe mode, v3.0新增  
    }UC_DATA_RATE_MODE; 
    
    typedef enum {  
      UC_MCS_LEVEL_0 = 0,   
      UC_MCS_LEVEL_1,   
      UC_MCS_LEVEL_2,   
      UC_MCS_LEVEL_3,
      UC_MCS_LEVEL_4,
      UC_MCS_LEVEL_5,
      UC_MCS_LEVEL_6,
      UC_MCS_LEVEL_7,
      UC_MCS_AUTO = 8,
    }UC_MCS_LEVEL; 
    
    BT_0.3时在不同symbol length和不同MCS时,对应每帧传输的应用数据量(byte)。 (备注:下表中为单播数据包的数据量,如果是普通广播包,下表每项减2,如果是OTA包,下表每项减1)
symbol length mcs0 mcs1 mcs2 mcs3 mcs4 mcs5 mcs6 mcs7
128 6 8 51 65 79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
256 6 14 21 51 107 156 191 不支持
512 6 14 30 41 72 135 254 296
1024 6 14 30 62 107 219 450 618

初始化协议栈时默认打开自动速率匹配功能,调用该接口入参为0~7时,设置最大速率级别,同时关闭自动速率匹配功能,再次调用该接口入参为UC_MCS_AUTO(或者不是0~7)时,会打开自动速率匹配功能。
为了保证接入成功率,接入短消息暂只使用mcs0~3,由于其中需要携带user id,正常会再减去4个字节空间,实际给应用的数据量会比正常短消息少。
接入短消息的MCS还有其他限制(应用层可不关注),symbol length为128/256/512/1024时,接入短消息的MCS最高分别为1/2/3/3。

每帧时间长度(frameLen)的粗略计算表格(单位微妙,该表格并不绝对准确):
计算公式暂不公开,如需要可使用接口uc_wiota_get_frame_len获取(v0.13版本及之后提供该接口)

dlul_ratio group_number symbol_length frameLen(us)
0 0 0 73216
0 0 1 146432
0 0 2 292864
0 0 3 585728
0 1 0 138752
0 1 1 277504
0 1 2 555008
0 2 0 269824
0 2 1 539648
0 3 0 531968
1 0 0 105984
1 0 0 211968
1 0 0 423936
1 0 0 208576
1 0 0 408576
1 0 0 400896

举例: 系统配置中group_number为0,dlul_ratio为0,symbol_length为1,则 frameLen为146432 us

在此帧结构配置情况下,如果选择MCS2,则应用数据速率为 8*21/0.146432 = 1147 bps
(计算上行数据速率时,一般不考虑第一个包即随机接入包)。

  • 注意
    一味提高速率,可能导致上行始终无法成功。

13.2 发送数据

  • 目的
    发送数据给ap。
  • 语法
    UC_OP_RESULT uc_wiota_send_data(unsigned char* data, unsigned short len, unsigned short timeout, uc_send callback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发送数据给ap,等待返回结果,提供两种模式。
    如果回调函数不为NULL,则非阻塞模式,成功发送数据或者超时后会调用callback返回结果。
    如果回调函数为NULL,则为阻塞模式,成功发送数据或者超时该函数才会返回结果。
  • 返回值
    阻塞模式时该返回值有效。
typedef enum {  
  UC_OP_SUCC = 0,  
  UC_OP_TIMEOUT,  
  UC_OP_FAIL,  
}UC_OP_RESULT;  
  • 参数
    data:需要传输的数据的头指针。
    len:数据长度,数据最长为310字节
    callback:回调函数,非阻塞时处理返回结果。
    timeout:超时时间,单位ms,范围1~65534ms
  • 结构体

    typedef struct {  
      unsigned int    result;  
      unsigned char*  oriPtr; 
    }uc_send_back_t,*uc_send_back_p;  
    
    typedef void (*uc_send)(uc_send_back_p send_result);  
    
    result:返回结果,UC_OP_RESULT。 oriPtr:返回原数据的地址,方便应用确认对应数据。

  • 注意 (1) 在收到返回结果之前不能释放data内存,并且需要预留2字节的空间给底层CRC使用,比如数据len为101,则申请data_buffer大小为103,可参考at_wiotasend_setup的代码实现。
    (2) 不能在callback函数里释放内存。
    (3) 数据最长为310字节,数据超过310将被丢掉。如果应用层需要传超过310字节的数据,建议自己先分包。
    (4) 在返回结果之前(包括回调函数结果之前),该函数不支持连续调用,否则会直接返回UC_OP_FAIL(回调函数也一样)。

13.3 被动接收数据接口注册

  • 目的
    被动接收数据。

  • 语法

    void uc_wiota_register_recv_data_callback(uc_recv callback,UC_CALLBACK_DATA_TYPE type);  
    

  • 描述
    注册一个接收数据的被动回调函数,只需要系统启动后注册一次即可,每当iote收到普通数据(包括广播、OTA,即UC_RECV_DATA_TYPE中前6种消息)时,会调用该回调函数上报数据,接收UC_RECV_MSG时,才可能出现result为UC_OP_FAIL,此时表示CRC错误,同时data为NULL。
    注册一个接收协议栈状态信息的回调函数,只需要系统启动后注册一次即可,目前只有2种状态信息(即UC_RECV_DATA_TYPE中的UC_RECV_SYNC_LOST和UC_RECV_IDLE_PAGING)。结果中只有type有效,其余参数均为0。
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
  • 参数
    回调函数用于接收数据结果。

  • 结构体

    typedef struct {  
      u8_t    result;  // UC_OP_RESULT
      u8_t    type;  // UC_RECV_DATA_TYPE  
      u16_t   data_len;  
      u8_t*   data;  
    }uc_recv_back_t,*uc_recv_back_p;  
    
    typedef enum {  
        UC_RECV_MSG = 0,   // UC_CALLBACK_NORAMAL_MSG, normal msg from ap
        UC_RECV_BC,        // UC_CALLBACK_NORAMAL_MSG, broadcast msg from ap
        UC_RECV_OTA,       // UC_CALLBACK_NORAMAL_MSG, ota msg from ap
        UC_RECV_MULT0,     // UC_CALLBACK_NORAMAL_MSG, multcast0 msg from ap
        UC_RECV_MULT1,     // UC_CALLBACK_NORAMAL_MSG, multcast1 msg from ap
        UC_RECV_MULT2,     // UC_CALLBACK_NORAMAL_MSG, multcast2 msg from ap
        UC_RECV_SCAN_FREQ, // UC_CALLBACK_NORAMAL_MSG, result of freq scan by riscv
        UC_RECV_SYNC_LOST, // UC_CALLBACK_STATE_INFO, sync lost notify by riscv, need scan freq
        UC_RECV_IDLE_PAGING, // v2.8新增 UC_CALLBACK_STATE_INFO, when idle state, recv ap's paging signal  
        UC_RECV_VOICE = 9,       // v3.0新增 UC_CALLBACK_NORAMAL_MSG, voice msg from ap  
    }UC_RECV_DATA_TYPE;  
    
    typedef enum {  
      UC_CALLBACK_NORMAL_MSG = 0,   
      UC_CALLBACK_STATE_INFO,    
    }UC_CALLBACK_DATA_TYPE;  
    
    typedef void (*uc_recv)(uc_recv_back_p recv_data);  
    

13.4 主动接收数据

  • 目的
    iote主动向ap申请下行数据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recv_data(uc_recv_back_p recv_result, unsigned short timeout, uc_recv callback)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发送申请给ap,等待返回数据结果,提供两种模式。
    如果回调函数不为NULL,则非阻塞模式,成功收到数据或者超时后会调用callback返回数据和结果。
    如果回调函数为NULL,则为阻塞模式,成功收到数据或者超时该函数才会返回数据结果。
    该回调函数与被动接收的回调注册函数不冲突,应用可根据自身需求设置。

  • 返回值
    recv_result:阻塞模式时,返回的结果。

  • 参数
    timeout:超时时间,单位ms。
    callback:回调函数,非阻塞时处理返回结果。
  • 结构体
    参见上述接口。

13.5 设置CRC校验开关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CRC校验开关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crc(unsigned short crc_limit); 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开关协议层的CRC,并设置校验长度的标准。
    如果crc_limit为0,表示关闭CRC校验功能。
    如果crc_limit大于0,表示数据长度大于等于crc_limit时,才打开CRC校验功能,所以crc_limit设置为1,则可表示任意长度的数据均加CRC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crc_limit:校验长度限制。
  • 注意
    终端和AP的crc_limit设置需要一致!

13.6 设置组播ID列表

  • 目的
    初始化之后设置组播ID,系统启动后会自动开始组播接收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set_multcast_id_list(unsigned int *multcast_id_list); 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0~3个组播ID,系统启动后会自动接收该ID对应的组播数据。
    组播ID和userID类似,也是32bit长度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multcast_id_list:数组指针头,数组个数只能为3,编号依次为0/1/2,如果不需要,对应id设为0即可。
  • 注意
    如果设置为0,则代表取消该编号的组播ID配置。

13.7 设置上行数据包重发次数

  • 目的
    协议分包后,每包发送时,默认尝试次数为5,达到该次数后,认为发送失败,停止发送并上报给上层。 可配置该发送次数。 v2.8版本新增接口。
  • 语法
    u8_t uc_wiota_get_sm_resend_times(void);  
    void uc_wiota_set_sm_resend_times(u8_t resend_times); 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设置上行数据包重发次数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resend_times:发送总次数,默认值为5。可配置最小值为1,表示只发一次。最大不建议超过6次。
  • 注意

13.8 计算CRC

  • 目的
    计算CRC函数。(v3.0新增接口)
  • 语法
    #define CRC8_LEN 1  
    #define CRC16_LEN 2  
    #define CRC32_LEN 4  
    
    unsigned char uc_wiota_crc8_calc(unsigned char *data, unsigned int data_len);   
    unsigned short uc_wiota_crc16_calc(unsigned char *data, unsigned int data_len);   
    unsigned int uc_wiota_crc32_calc(unsigned char *data, unsigned int data_len); 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计算不同长度的CRC。
  • 返回值
    CRC。
  • 参数
    data:数据指针。
    data_len:数据长度。
  • 注意
    无。

13.9 计算随机数

  • 目的
    计算随机数,伪随机数。(v3.0新增接口)
  • 语法
    #define UC_ALGO_MULTIPLIER 0x15a4e35  
    #define UC_ALGO_INCREMENT 0x1   
    
    void uc_wiota_algo_srand(unsigned int seedSet);   
    unsigned int uc_wiota_algo_rand(void); 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计算伪随机数。
  • 返回值
    随机数,32位。
  • 参数
    seedSet:初始设置种子,如果种子一样,则获取的随机数是一样的,实现原理与C语言中的rand函数一致。
  • 注意
    无。

14. 调试相关

14.1 设置WIoTa log开关

  • 目的
    设置协议层的log开关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log_switch(unsigned char log_type, unsigned char is_open);   
    typedef enum {  
      UC_LOG_UART = 0,  
      UC_LOG_SPI,  
    }UC_LOG_TYPE;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开关协议层的log,包括uart和spi两种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log_type:uart和spi两种。
    is_open:是否开启该log。
  • 结构体
    参见上述接口。

14.2 WIoTa统计信息获取

  • 目的
    获取WIoTa的统计信息。
  • 语法
    unsigned int uc_wiota_get_stats(unsigned char type);   
    void uc_wiota_get_all_stats(uc_stats_info_p stats_info_ptr);  
    void uc_wiota_reset_stats(unsigned char type); 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获取/重置/增加某个/所有统计信息的计数。
  • 返回值
    uc_wiota_get_stats:返回对应type的统计计数。
    stats_info_ptr:本地统计信息表,用来获取所有统计信息。
  • 参数
    type:UC_STATS_TYPE,与uc_stats_info_t的参数一一对应。
    注意,在uc_wiota_get_stats中type为0,则返回无效值0。
  • 结构体

    typedef struct {  
      unsigned int rach_fail;    
      unsigned int active_fail;   
      unsigned int ul_succ;  
      unsigned int dl_fail;  
      unsigned int dl_succ;  
      unsigned int bc_fail;  
      unsigned int bc_succ;
      unsigned int ul_sm_succ;
      unsigned int ul_sm_total;
    }uc_stats_info_t,*uc_stats_info_p;  
    
    typedef enum {  
      UC_STATS_READ = 0,  
      UC_STATS_WRITE,     
    }UC_STATS_MODE;    
    
    typedef enum {  
      UC_STATS_TYPE_ALL = 0,  
      UC_STATS_RACH_FAIL,   
      UC_STATS_ACTIVE_FAIL,   
      UC_STATS_UL_SUCC,   
      UC_STATS_DL_FAIL,   
      UC_STATS_DL_SUCC,   
      UC_STATS_BC_FAIL,   
      UC_STATS_BC_SUCC, 
      UC_STATS_UL_SM_SUCC,
      UC_STATS_UL_SM_TOTAL,
      UC_STATS_TYPE_MAX,
    }UC_STATS_TYPE;   
    

  • 结构体描述
    UC_STATS_RACH_FAIL:接入失败次数。
    UC_STATS_ACTIVE_FAIL:连接态发送失败次数。
    UC_STATS_UL_SUCC:上行发送成功次数。
    UC_STATS_DL_FAIL:下行接收失败次数(收完整段数据校验CRC错误) 。
    UC_STATS_DL_SUCC:下行接收成功次数。
    UC_STATS_BC_FAIL:广播接收失败次数。
    UC_STATS_BC_SUCC:广播接收成功次数。
    UC_STATS_UL_SM_SUCC:上行短消息成功次数。
    UC_STATS_UL_SM_TOTAL:上行短消息总发送次数。

14.3 设置指示灯开关

  • 目的
    开关指示灯,在二次开发版本中,可关闭指示灯,即停止协议栈对相应GPIO(2/3/7/16/17)的操作,避免冲突。
  • 语法
    void uc_wiota_light_func_enable(unsigned char func_enable);   
    
  • 描述
    开启或关闭协议栈运行状态及上下行数据的指示灯,默认关闭。
  • 返回值
    无。
  • 参数
    func_enable:开关指示灯功能。
  • 注意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