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WIOTA WIKI

1. 终端同步时间

终端Wiota协议栈目前没有自动同步时间功能,同步时间需要应用层实现。

2. AP user id同步

AP user id 若需应用规划同步。AP的子系统ID规划没有重复时可以将子系统ID作为user id。

3. 广播数据会被没有入网的终端收到

广播数据会被没有入网的终端收到,终端应用要能通过自己的规则过滤掉。

4. active time不能长时间保持,可能出现ap和终端的active time临界问题

IOTE和AP的active time无法绝对同步,IOTE在active状态,但是AP的active time已经超时,造成IOTE发送数据失败;反之亦然。

Aactive time对于应用层的作用是IOTE Wiota协议栈保持active状态,接入成功之后能有足够的时间接收下行数据,不需要AP寻呼终端之后发送数据。

建议正常发送间隔远大于active time。一般的应用可以将active time设置小于3s.

6. 多终端时发送可能出现冲突

多终端在同一个子帧上同时发送数据,会造成AP解析数据失败,终端发送数据失败。所以终端发送数据尽量保持离散。

7. 接口不支持暂停开始功能

WIOTA没有暂停和对应开始接口,如果要Wiota停止工作,请退出Wiota协议栈的接口,同时释放所有协议栈的资源。如果要重新开始,请重新初始化Wiota协议栈。

8. UART数据交叉

AP和终端收到数据会立刻上报,此时不允许有AT操作,否则会有数据交叉。

9. 功率设置

首先AP和终端都有功率的配置,所有涉及到功率设置的AT接口,均有参数+20的操作,比如终端的功率配置AT+WIOTAPOW=0,40,实际设置的功率为20db。

在系统配置中,均可配置AP的最大功率,因为AP功率不会自动调整,所以AP也只有这个功率值,AP和终端的系统配置中,该项需一致!

AP最大功率设置还提供了另外的AT接口,允许AP在运行中修改,例如AT+WIOTAPOW=47,但是,此时需要终端重启,重新设置相匹配的AP最大功率。

终端的功率有两个配置,一是最大功率,二是当前功率,默认是自动功率不需要配置,终端会自动根据信号强度调整当前功率,最大范围就是最大功率。

10. 扫频操作

终端扫频和AP扫频的目的和流程都略有区别。

终端扫频的目的是扫到一个合适的频点(现存AP的频点),选择它进行同步和收发数据。
终端初始化启动协议栈后,发AT扫频命令,在扫频结果中选择合适的频点,然后关闭协议栈,再重新初始化协议栈,配置频点,启动协议栈。

AP扫频的目的是选择一个干扰较小的频点,作为自己的频点。
AP初始化启动协议栈后,发AT扫频命令,在扫频结果中筛选,排除那些RSSI较高或者能同步上的频点(他们都是干扰!),选择一个rssi较小的频点,作为自己的频点,AP不需要重启可以直接使用AT命令继续设置频点。

11.基站的同时接入能力和带载能力

11.1 基站的同时接入能力

基站的同时接入能力计算公式:(subNum + 1)* ulGroupNum * subMaxNum;

  • subNum:一个group的子帧数量,固定为8
  • ulGroupNum:上行group数量,受系统配置groupNum影响(参考WIOTA AP API中的系统配置说明)
  • subMaxNum:同一个子帧上最大的连接态终端数量,默认为4,最小为1,最大为8,可通过WIOTA AP API中8.3的接口进行设置

具体参考下表:

上行group的数量 同时接入的终端数量
1 (8+1)*1*1=9 ~ (8+1)*1*8=72
2 (8+1)*2*1=18 ~ (8+1)*2*8=144
3 (8+1)*3*1=27 ~ (8+1)*3*8=216
4 (8+1)*4*1=36 ~ (8+1)*4*8=288
5 (8+1)*5*1=45 ~ (8+1)*5*8=360
6 (8+1)*6*1=54 ~ (8+1)*6*8=432
7 (8+1)*7*1=63 ~ (8+1)*7*8=504
8 (8+1)*8*1=72 ~ (8+1)*8*8=576

11.1 基站的带载能力

待补充

Back to top